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

無我是實相,無名是矯揉造作

無我無常

撰稿人:陳瓊璀

無我無常是佛教對宇宙人生的一種洞達的了解。首先我們必須知道,在印度傳統的宗教或哲學裏,認為在宇宙間有一至高無上的造物主, 祂創造宇宙萬物,具無所不能的大能力,具永恆性(常)、獨立性(一)、自主性(主)、支配性(宰),被印度人尊稱為〞梵〞; 由於我們生活在這世間的各種生命皆由〞梵〞所創造,於是我們這些凡夫自稱為我,但相對於造物主來說,〞梵〞又被稱為〞大我〞, 由祂創造的生命是〞小我〞,萬物既從梵而產生,依梵而存在,生命終結時亦回歸到梵那裏去,在這〞梵我同一〞的理念下, 小我在某種意義上亦具常、一、主、宰性,所以當我們在學習印度文化時,首先要了解到, 在印度宗教或哲學上所說的〞我〞是具有常一主宰的性質,當生命仍未回歸到梵那裏之前,這個小我的不滅的靈魂就在六道中不斷地輪迴。 然而梵既然是統一宇宙的最高原理,終極原因,那麼我們這些凡夫俗子,怎樣去認識祂呢? 而如果我們的生命取決於梵,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問,為甚麼世界上有這麼多的不公平現像,梵為甚麼創造這麼多的缺憾? 而且,在我們可以理解的範圍內, 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世間,我們經驗不到有甚麼事物具有永恆性、獨立性、自主性、支配性,亦經驗不到這個至高無上的神, 所以佛教是無神論者,亦不是靈魂實有論者,而在某種意義上來說,佛教是實踐者,因為佛陀的一切教法都是他自己所走過的路, 自己經驗所得,從自己的實踐中去把握生命的方向,把握宇宙人生的真理。而且就在我們的現實人生來說, 我們應該更關心自己和我們生活的世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,此中,我們發覺自己以及我們生活的世界裏, 沒有一樣東西是可以永恆不變,生命每天每秒都在變化,物質身體如此,我們的精神現像亦如此,而我們生活的環境亦在不斷地變化, 這種事事物物的不斷變化,佛教稱為〞無常〞,正由於生命及一切可經驗的現像,一切事物都沒有永恆不變、獨立自主性, 所以相對於傳統的印度宗教哲學上所依歸的具常、一、主、宰的梵及不滅的靈魂,佛教主張〞無我〞論, 即是說生命以及我們所經驗到的現像界都必須互相依存,每一樣事物的生起都必由眾多的條件和合而成而又互相影響, 我們應該更關心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刻,關心現實生命應該走的方向,而不要浪費時間在一些無謂的追尋。 正因為佛教所說的無我論指的是無常一主宰性,所以生命的方向才可以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,我們可以選擇良師益友, 可以選擇實踐的方法,乃至可以選擇走一條帶引我們成佛的道路,這樣,佛教的無常論無我論就具有正面的積極的意義。

莎士比亞的《羅密歐與茱麗葉》有云:「羅密歐,你為什麼是羅密歐……玫瑰即使換了一個名字,她也依然芬芳…… 」,只要還放在思想花園.blogspot.com,甚至換甚麼「匿名」也好,不會是無名,只會是矯揉造作地以為這叫做消滅身份的笨鴕鳥。

尤有甚者,以為無以名之就是無我,那是對於佛法最重要的「無我」,極為錯誤的解釋。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