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ubscribe

RSS Feed (xml)

Powered By

Skin Design:
Free Blogger Skins

Powered by Blogger

2007年12月10日星期一

捨禮取義 -- 我珍重的中大精神

"禮與禮儀之邦"裡面有這樣的一句概括:

古代的“禮”與現代的“禮儀”所涵蓋的範圍大不相同,前者幾乎是中國古代價值體系和社會制度的總和,而後者則只涉及人的一般行為和社會活動的某些各式,但它們都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,均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。

重禮守禮, 本來是中國自孔子以來的傳統, 目的是以禮而維持社會階級穩定, 跟今天新中國天天都聽到見到的"和諧"一詞同義.

只是過度著重和諧, 強行守禮的話, 很容易忘失了"義", 扭曲了"義". 這一點, 五四運動中的熱血青年, 用了四個字來概括這種情況, 就是"禮教食人".

在上位者與及想保持社會穩定的人, 一句"不合禮", 就可以把自己不知道, 不想見到, 不想承認的事一棒打死, 甚至以禮為名, 把自己不義的事變得很正當.

五四運動之所以珍貴, 就是打破了自孔子以來幾千年的禮教社會, 以行動去告訴上位者, 甚麼才是"義". 公義也好正義以好, 人言人殊, 但五四時代的大學生, 就以他們破壞禮的舉動, 公開宣稱"義"應該是怎麼樣.

過了幾十年, 那些北大學生都忘記了這個傳統, 但中大還傳承著這種精神, 面對董建華受頒榮譽法學博士, 認為他不配有這個學位, 認為校長以禮失義, 於是捨禮而取義, 告訴給校長告訴給董建華告訴給香港人: 頒發榮譽法學博士學位給董建華, 是失義的舉動.

至於社會的反應, 證明了香港怎樣洋化, 骨子裡面還是中國人社會, 不少人紛紛指擇大學生失禮, 破壞典禮(例如馬沙這一篇), 但大學生背後所說的"義", 他們當中有幾多人把禮儀錯當做禮, 而為了守禮而把自己的意見自行消滅掉?

錯誤的手法絕對會把好事變壞事, 但手段是可以學的. 我珍惜的, 正是中大學生捨禮取義的精神.

延伸閱讀: Samsara's Blog: 供求, 黃世澤: 致將軍澳廣場forum的膠人,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: 論中大畢業禮「騷亂」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