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

商眼觀孔子

謝ak兄讓我亂聯想。沒有太多考究,就印象發言,有錯請指正。

孔子周遊列國,說得好聽,不過是帶著學生去各國見工罷了。因為之前在魯國太年輕就升得高,但又不懂得辦公室政治,結果做了三年就做不住,總不成低就重操故業,當物流主管吧?

今日交通方便,任何地方最多兩天時間就到,但古代交通不便,要見工就只有走幾個月的路去了。

可惜的是他只會說公司組織應該怎樣怎樣,說的是大公司規模,卻又沒有甚麼短期可見成效的政策措施,對中小企的小國而言毫不吸引,在短兵相接的春秋時代,根本不會有老闆鳥他,結果當然沒有公司請他,好聽的說是生不逢時,難聽的說是不識時務。

傳說他的學費降低至十條肉乾,好聽的是為普及教育,但回想當時百家爭鳴,想必競爭激烈,減價是為增加學生,增加政商界影響力,好讓自己見工加優點,容易上崗吧。

見了幾十年工都沒有人請,跑不動了,才定居魯國寫春秋,恰似那些智庫當不了官,退休後只好寫回憶錄。

1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閣下冷眼觀孔子, 甚有洞見. 孔子的學說不為世用, 找不到好工, 只好馬死落地行做人之患; 正如英諺有云: "Those who can, do. Those who can't, teach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