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

解讀CR社長重要講話:“同人Event是祭典”

原文在此

日文的“祭典”確實Capture了這個活動的根本精神。

“祭典”本來就是召喚神靈的儀式。
所謂神靈,都帶有不死性。只要活人還會傳頌他們的事蹟,甚至只剩下一個名字,也足夠令他們繼續超越他們自身肉體的生與死,成為一個概念,一個不朽的存在。套用Fate世界觀的術語,就是英靈。

只不過,動漫人物也可以做到不死。比起山神樹神等不具人類形體的概念,要大量動用人類的想像力,比起小說中人物缺乏足夠畫筆來賦予他們形體,他們身處二次元空間,形象根據在三維空間的我們而造,卻比我們凡人更合乎理想,也沒有塵世中人的不完美,不會拉矢,成了神一般的存在。你想像過神明要去廁所的嗎?

有如希臘羅馬神話,各種史詩,傳說,古事記,封神榜,創世記等,人類的歷史最終化成神話,歷史人物成為了傳說中的英雄與美人,安坐於英靈之座。然後文人創作的故事,又召喚他們出來,根據文人心中的形象,重塑歷史人物的血肉,如同創世記所說的,「我照我們的形象做人」。

整個過程反過來,我們從生活中碰到的活人,活生生的故事,先濃縮,去蕪存青,再戲劇化,更配以美麗的形象,在空想的世界,也是幻想中的故鄉裡演得鮮活,那就是造神,「我照我們的形象造神」。

中國人把祭典化成禮教,把神明的軀體驅逐到民間,神的意志都給推到虛空中消散,故此中國不是無神,而是神性與神形慘被割裂,召喚亦無從完整,甚至只剩下一個抽象的字:天,或者只剩下帶有文字的神主牌,隨活人起舞,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。在中國當神也真的可憐(說起來,鍾無豔與夏迎春也是兩位神,不過也未到值得祭祀的功德而已)。

放在當代社會及本地的文化語境,
尤其是以“日本”作爲香港的理想投射。
為什麼會是日本而不是中國?因為日本沒有主宰一切的政治,公權力沒有滲入創作空間,性的開放造就了無窮的創造力。
為什麼會是日本而不是美國?因為日本使用漢字,以漢字圈地區而言是最接近我們理想的一種存在,當中包括了國際關係,生活圈子,社會環境,重人情的倫常關係,傳統與新潮文化衝突等等。

廣告:社長將會在星期日明報繼續演譯箇中因由,請準時買報紙。

一種離陸的衝動。

而“儀式”就是這種被稱爲“社會”的“意識”的一種投影。
近代中國人也很擅長做投影,不過充滿銅臭。水滸主題公園,或者「白宮」,就是其中數例。等而下之,劣化的投影,就是石景山公園

心像風景的投影。
集體意識的心像空間的具現與轉化。

幻想鄉的神靈被召喚到最具體的祭典。
理想的解放。
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一眾cosplayer,他們以身體為觸媒,衣服與化妝為道具,把動漫世界,也就是幻想鄉中的人物召喚到三次元世界當中,而cosplayer的意識與被召喚的角色融為一體。在那刻,cosplayer是cosplayer,也是那位動漫人物。化身的過程,跟原始部落的求雨巫師一類異曲同工。安全之處,是該動漫人物並沒有「自我」,不會賞善罰惡,也不會嫌棄cos他的人美與醜,甚至不會介意是男的還是女的。「他」只是一套完美華麗的軀殼。

古代的召神儀式,求的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,今日的召神儀式,求的是甚麼?就是從平日的自我形象中解放,與動漫角色的理想「自我」合為一體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