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緣我近來用google尋找廣東俗語, 給我找到以下一篇, 甚為有趣, 而且是出自名人袁崇煥口中, 特別親切, 不敢敝自掃珍, 現節錄如下:
話說袁崇煥走馬上任,坐鎮遼西,清兵再不敢取道寧錦入山海關。漢奸高鴻中獻謀皇太極,以蒙古兵為前導,從喜峰口進入長城,攻陷遵化再返薊州。袁崇煥雖督師薊遼,但實際薊州他管不到,先前他三次上疏崇禎皇帝,要求加強他防守,但未得理睬。這次清兵入侵,雖與他無關,但他亦與祖大壽,何可綱率兵入援,沿路設防,計劃斷清兵歸路。到達薊州,清兵遇見袁軍,大驚失措,連忙越過薊州,向通州退兵,渡北運河,直逼北京。袁崇煥率五千輕騎急速追趕,憑他「頂硬上」的感召,士不傳餐,兩天兩夜急行三百里,比清兵提早三日進入京城,崇禎大喜。清兵一路攻來,但未到北京己偵知袁軍己在北京,無不大驚失色,以為袁軍從天而降。袁軍後來又來了四千兵,合計才九千人,在廣渠門外會戰十萬清兵,以一擋十,袁崇煥揮舞指揮刀:頂硬上!從早打到晚,清兵最終不支敗退,連退十幾里才住陣腳。
其實這場戰爭全無勝算可言,全憑「頂硬上」的精神,保護京城的士氣才能僥倖得勝,後人便將「頂硬上」這一字當作口頭禪,喻作「撐著」的意思。
幸せな悲鳴。
1 天前
5 則留言:
疑問,既然此三字在北京(或北方地區)一帶開始,那是否應該先在這些地方先行流傳?(嗯,好像沒有聽我的國內朋友說過這俗語)
兩個假設答案:
一, 在北京一帶只流行一陣, 甚至只流行於袁家軍的幾千人中, 後來無以為繼; 無以為繼包括袁崇煥因污名被處決, 嶺南經濟勢力不繼等.
二, 在北方以另一種形式流傳了下來, 比如嶺南人稱埋單, 普通話則稱買單, 音略失.
順帶一提, 粵語妖音不可學.
你不會懷疑這純粹是作者自己加上去的嗎﹖
我還沒有打到一段文字,是因為有可能洩漏到作者身份(因為他是老師,用真名署名,我是因為悶極無聊,用google查舊同學名字後偶然發現的,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如此轉載)。現補充如下:
某年復活節假曾陪家人到中山及東莞旅遊,當到了袁崇煥紀念園發現一段很有趣的一段石刻,介紹當時輕騎護系對抗清兵時的一句口頭襌,即是我們現代人常說的「頂硬上」的出處。以下是節錄自該段石刻:
> 中山及東莞
可能是答案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