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還記得中四當年有一篇課文, 是白先勇寫的. 課本後面有問題, "請敘述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", 當時我很困惑. 既然作者尚在人世, 他想在文章中表達甚麼, 直接問他本人就好了, 為什麼要我忖度作者的心思? 他想要說的東西不就是這些文字了嗎? 還需要我們自己胡亂猜測? 很有可能越解越糊塗."
所以我的中文成績一向都不好, 人家回答這類問題時可以答兩三版紙的時候, 我就只能嘔出五六句來, 有時候我都很想知道那些同學究竟知不知道他在寫甚麼, 就算是精讀班提供的答案, 也應該沒有那麼多東西可寫才對啊.
後來我才知道, 這個世上總有很多場合, 是作者故意要把自己真正的意思藏在字裡行間, 要你努力推敲, 比如這篇.
足以影響我們切身的演講, 甚至一顰一笑, 我們都會努力去解讀當中的含意. 當年朱鎔基對董建華一句"議而不決決而不行", 報章的評論版就說了好幾天還未完. 心上人對自己的舉手投足, 也會牽動我們的心靈, 希望那代表著"得米了!"的意思.
四大名著, 莎士比亞作品, 金庸小說, 文人雅士爭相引用, 解讀, 重新演繹. 到近代連電影都有幸被影評人解讀. 只是動畫片, 可能還是太新了, 在發祥地日本, 相關的評論與解讀都有了, 只是在香港, 還是把動畫片停留在"兒童消遣娛樂"那種程度的認知.
扯遠點說, 電視遊戲都有專家去評論, 他的名字叫ゾルゲ市蔵, 勉強可以中譯成若爾蓋市藏, 已經出版過"謎之GAME魔境"三本, 評論的角度並不只採用坊間遊戲書的"遊戲性"之類, 而會用一些文學(?)的方法來解. 比如說, 有一隻遊戲叫Michael Jackson's Moonwalker, 作者就指出, 遊戲主角也就是MJ, 在遊戲中要解救的全都是男童, 可能已經暗示著MJ的興趣...云云.
尹思哲曰:"低能一下未嘗唔好", 當中代表意思是自己決定不去深究該片的意思, 我覺得這沒有甚麼不妥, 花錢買娛樂輕鬆是十分正路的行為, 看波兒, 只愛上"波兒波兒波兒"的毒電波也是各人的自由. 各位家長大概也是抱著相同的思想, 認為該片"沒有暴力成份""適合小朋友看", 所以就帶他去看, 相信沒有陰謀要用這套片跟小朋友洗腦.
只是, 波兒有沒有甚麼微言大義之處? 小朋友很大機會看不出來, 姑且不論, 那麼大人呢?
會不會壓根兒先認定, 動畫片通通沒有"中心思想", 或者其中心思想都是膚淺到不得了, 甚至只看到意識不良的一片, 故此認定完全不值深讀? (如果說ACG長期被歧視, 這正是其重要特徵) 還是好像我中四當時所想, 認為深讀是浪費時間?
我想起文化沙漠一詞. 恐怕其最重要的表徵, 正是"沒有人去評論文化藝術作品". 當我們只當文化藝術是投資工具, 或者地產項目, 而對作品本身與其深層思想不感興趣, 畫就只是一幅染滿顏料的布, 小說不過是一個個事不關己的故事. 連古典藝術品在香港都"只不過是"藝術品, 也難怪評論動畫片會引來"低能一下不好嗎?"的評語, 務求要把動畫片"還原"為"娛樂作品".
這就是"低能"的源頭.
評論有可能是錯的, 也有尖銳帶罵的, 可是至少我不覺得我們應該甘於滿足"動畫片只不過用於娛樂"的程度, 而評論也應該不是一句起兩句止, "這個評論家真是一個憤青"很明顯還有更多詮釋的空間.
當然也可以一句說到尾, "動畫片與我何干? 娛樂不必認真", 那甚麼評論根本就可以省下來, 安心讓毒電波洗腦, 過一個快樂的農曆新年了.
P.S. 要詮釋的話, 我都想詮釋一下為什麼蘭蘭路會紅遍NicoNico, 但我沒有這種美國時間.
幸せな悲鳴。
23 小時前
2 則留言:
憑外人胡亂推斷,分分鐘笑死作者:"我幾時咁諗過?" XD
所以偶爾回想, 中文科那種教育實際上是要借機洗腦. 誠意請你買同人誌"國父的精義", 看看國父的思想怎樣被蔣同學與毛同學利用.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