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0月31日星期三

假如你是吳三桂, 你會怎辦?

刁民公園的方潤回應做引子:

吳三桂其實也沒「出賣」明朝,因為李闖入京(我甚至唔想叫佢地闖賊),明朝已經覆亡。吳三桂之所以稱漢奸,是因為他出賣了漢民族,把中原讓給滿人。

但其實反過來想,難道吳三桂忠心,就可以保住中原了嗎﹖明朝已經滅亡,他可以從哪裡得到支援﹖難道靠一隊兵可以永遠把滿人擋在外面﹖投降李闖嗎﹖闖王入京第一件事就是拉明朝的貪官要打要殺,吳三桂敢不敢投降﹖還有,回憶不久之前,袁將軍是怎樣死的﹖當忠臣有好死嗎﹖
所以降清是正常人的選擇。

吳三桂最大的錯,也許是既已降清,後來又想借民族情緒來反清。(如果不想當「漢奸」,當年就不要收受那麼大的封地。)反覆小人,這最讓人看不起。


再借維基百科的相關條目佐證:

吳三桂奉旨入衛京師,三月十六抵山海關,一路上「遷延不急行,簡閱步騎」,三月二十抵達河北豐潤時,李自成領導的民變軍已進入北京,崇禎自縊景山(煤山),三桂則引兵退保山海關。李自成曾多次招降,吳三桂再三猶豫,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頭,加上其愛妾陳圓圓被李自成擄劫,(吳梅村有詩證:「慟哭三軍俱縞素,衝冠一怒為紅顏」。)故吳三桂有與清軍合作的念頭。

而在北京的李自成,因害怕清兵入關,決定「滅吳保關」,於是發兵二十餘萬,四月十三,由李自成親率大軍,奔赴山海關攻討吳三桂。四月二十二,吳軍初敗,吳三桂求救於多爾袞,引清兵入關,在一片石戰役中聯合清軍擊潰李自成。清軍入關後,攻入北京,多爾袞把年幼的清世祖以及朝廷遷至北京,宣佈清廷由盛京遷都北京。


我忘記是否古德明還是李怡, 在發生這件事以前, 蘋果日報中寫道, 吳三桂在明政權有合法繼承人--即是南明那些親王, 王族--的情況下, 不盡忠於自己的機構, 賣給別的政權, 所以稱為漢奸是完全沒錯的.

只是所謂盡忠, 值得用捨身來成就嗎? 關羽做得到, 但死在敵人手上, 已經是很好的了. 岳飛呢? 被自己人殺死, 最不值得. 近代不是有名句: 我愛國家, 但國家愛我嗎? 所以我對於甘迺迪的話十分反感, 同樣對於民建聯的啥米"沒有國那有家"很反感.

殘唐五代時期, 出了一個馮道, 以忠臣不事二主的標準而言, 他的確不合格; 但如果以商業道德而言, 他只是一個跳了四次槽的CEO, 股權變更, 與他無尤, 又有甚麼錯呢? 何況他的確是能臣, "做好呢份工", 老闆還巴不得請他穩住個政府呢.

袁崇煥當然是一個因素, 就算他真的能內誅李自成, 外退清兵, 在高功震主的情況下, 明室遺族肯放過他嗎?

對於吳三桂, 前無退路後有追兵, 只能二擇一的情況下, 降李自成不如降清兵, 是很自然的選擇, 陳圓圓頂多是一個重要因素, 但肯定不是最重要的一個. 至於李自成殺貪官, 倒不重要, 重要的是李自成要與吳三桂為敵.

至於後來的三藩之亂, 已經不重要了. 對於漢族而言, 政權落入外族手上的一個決定, 已經令吳三桂不得翻身. 我敢斷言, 就算日後有新史料證明汪兆銘的初衷如何良好, 中國史家的一副死腦筋都肯定不會放過他.

題外話, 我相信吳三桂肯定長有反骨. 反骨者, 腦後見鰓, 也就是從後面望人頭, 耳朵後面的鰓骨突出. 這類人不喜歡寄人籬下, 考慮自身的利益為先, 故此這類人只能獨立才能免禍.

6 則留言:

匿名 說...

.....吳三桂在明政權有合法繼承人--即是南明那些親王, 王族--的情況下, 不盡忠於自己的機構, 賣給別的政權, 所以稱為漢奸是完全沒錯的........

明政權並非漢族選出, 是朱皇帝以武力打江山, 把天下變成朱家私產, 朱家自已將皇朝
敗光, 那些親王, 王族,點算係乜合法繼承人

漢族是屬於朱家的嗎???
所以稱為漢奸是完全錯錯錯錯的!!!

匿名 說...

..........我愛國家, 但國家愛我嗎? 所以我對於甘迺迪的話十分反感, 同樣對於民建聯的啥米"沒有國那有家"很反感. .........

甘迺迪的話尚可理解, 因為他是人民選出來
在任期內可代表國家!!!

民建聯0既話就笑爆肚, 佢算係老幾????

kenkachemhazard 說...

所以愛國主義的模糊之處在於, 當人民認為自己都是屬於朱氏一族的人的話, 你要說他們自己才是國家的主人的話, 他們反而會罵你不愛國.

chairrex 說...

由此可見,用歷史來投射現況會引發很多問題,而這些問題,不是少讀史書的左派/民主派等等人可以解決的。

kenkachemhazard 說...

用神不在於少讀史, 而在於"只用史家角度評史".

史家一般都講求忠君愛國守正惡邪, 到了今天就變種成為民族主義, 只用這單一角度來看當然無法看得出其他可能.

不妨問一個問題: 為什麼袁世凱能夠做到終身大總統, 又能得到列強支持? 如果只看一般史家的評論, 根本難以得到滿意又合理的解釋. 答案嘛, 請看信報張總(張建雄)的文章.

chairrex 說...

不妨想以下的問題:

中國普遍的史學界結論時常和歐美,甚至日韓,甚至都是華人的台灣的史學界得出的結論不同。甚至中共老祖宗俄羅斯,研究歷史所得也和中國有很大分別(這些也是中國史家承認)。為何在全球,中國人評史的方法會如此不同?如果說有忠君愛國正邪偏好,為何同是儒家文化圈的日韓不會覺得清兵入關是進步,大陸史家卻說是進步,甚至拍施琅大將軍?

中國論史有民族主義成分,但近年又開始變成反民族主義,於是外族入侵都很合理了。要區別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的分別。將歷史解釋變成自己傳聲筒,現在70-100歲果班人(國共)應該負責,畢竟這種風氣在他們當權時開始惡化,歷史的中立從此消失。

講到袁世凱,他明明成立了中華帝國,為何末代皇帝是溥儀而非袁世凱?論魄力,袁世凱不會差於溥儀。

中國史家還有一個問題,就是太著眼於皇帝功過。須知,皇帝/統治者墮落不等於社會墮落,所以老董昏庸,香港人也唔會大量變成蠢人。

中國人論史/論政習慣於一元價值觀,沒有同理心,所以不少左派一出聲就罵人漢奸,不少民主派一出聲就罵人左狗,完全沒有討論餘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