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件事情發生後,隨著解讀的材料,解讀的人,與目的,事發經過就變得人言人殊。以順治皇帝早死一事為例,官方文獻說他是急病死的,但民間卻流傳著順治出家的傳說,後來鹿鼎記也寫進裡面。
史實要有可靠而全面的文獻與物證去支持,只要有新的證據就可以推翻,但傳說卻從來沒有這些要求,需要的只是「部分史實」與「片面合理的推論」,總之聽落「似層層」就可以了,夠誇張的話就是惡搞。
為什麼傳說能夠流傳,歷久不衰呢?因為那是「受眾想聽的」,原動力正是「八卦」與「有趣」,真實與否毫不重要。就算到了今天科學昌明,資訊發達,都會產生傳說,例如「李氏力場」,即使有好幾次破功,大家也知道是假的,但依然掛在香港人的口邊,存在心中。
傳說的價值,從來不是真實,而是真實之前的推測,與文藝素材,就似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,創造出大量並非史實的故事,隨著文藝創作與推廣,日本人以三國演義再創作各類動漫作品,優而為之,見怪不怪。
除非事關自己身家性命財產及政治權利的歷史,其餘的對普通人而言,只不過是張三李四的故事,真實與否既不影響自己,錯了也不屬於大榮大辱。會在意的,大概只有何故吧?
只讀史書不思考,孔子已經說了,「則殆」。
P.S. 所以,當台灣人惡搞孫文時,角度早就跟立國的孫文截然不同,好像評價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一樣,既是帶動經濟向上的能幹總統,也是會跟萊溫絲姬在辦公室口交的「能幹」總統,毫無矛盾之處。但不同在於,孫文是台灣人明擺著惡搞,而克林頓的風流是本人在法庭親口承認的。